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集合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在今年春节的时候,我买了一套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之前看过改编的电视剧,但一直认为看书要比看电视剧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外表、内心,了解当时那个年代的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以1975年到1985年间为背景,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农村城市社会生活巨大的历史性转变。以双水村农民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通过复杂的社会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读来更是令人荡气回肠。看完这部小说,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在书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不甘为命运的安排,在沉重的生活下不放弃自己的人生价值,抛开命运的枷锁,自强不息创造新生活。
孙少安以一家长子的身份,扛起了家庭的重任,为了更好照顾这个家,放弃了自己的求学梦,放弃了自己青梅竹马的爱情,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地过着一个真正农民的生活。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最真实的写照,他们有着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即使饱尝生活的磨难,仍然始终怀揣梦想,向往光明的未来。随着社会的转变,勤劳致富的机遇来了,在那个年代人们大多就想着怎样将自己家的责任田种好,能够有饭吃、有衣穿就已经知足了,而孙少安无疑是具有一定前瞻性思维和发展眼光的。他在双水村里第一个建起了砖厂,并与同样吃苦耐劳的媳妇贺秀莲一起,带领村里的乡亲一起致富。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的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的劳动才能铸就。对于小说的结尾,贺秀莲重病的结局我还是满怀伤感的,伤感她刚刚要过上好日子了,但却未能享受的到。
小说中孙少平是个有志向的男孩,读书时他是班上的困难户,由于家境贫寒,常常为了一顿饭而感到自卑。少平是一个极为普通、极为平凡的人,他的生活其实很痛苦,这在别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痛苦,他却一直在默默地承受着。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却超凡脱俗、从不贫瘠。毕业后他不甘于在农村而是带着青春的梦想,激励着自己一定要到外面“闯荡世界”,他先在城里做一名揽工的工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出卖自己力气挣钱,由刚开始的腼腆到后来的主动揽工,处处体现了少平是一个敢于吃苦、敢于面对、敢于突破、敢于创造新生活的人。虽然最终选择在煤矿工作,可能是他觉得那就是他体现人生价值的载体。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太需要孙少平这种甘于平凡而又超越自我的精神,大多数人(也包括我自己)都太安于现状,不去创造,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我们只有勤于学习思考,充满激情挑战,才能把生活中的暗淡变成辉煌,平庸变成高尚,使生命之树向更高的方向生成。
而少平和田晓霞之间的爱情,从最初的相互爱慕发展到恋情,在整个恋爱过程中,少平都会因为各自的家庭悬殊,因为各自的社会身份,每次约会心里都会有些不安,总认为他们之间是有距离的,但他还是被晓霞的朴实、热情、真诚所打动。同样,晓霞从少平身上“发现了另外一种类型的同龄人”“一个对生活有着独特理解的人”。因此,少平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她十分钦佩的人物,使她在精神上、心灵上与孙少平贴得那样近、那样深。她们的爱情应该是那样的美好,直到少平兴致勃勃地去赴约时,刚刚燃起的希望火苗却因晓霞因公殉职而熄灭时,我不禁落泪了。相约的老地点,那个景物依旧,但人却不在了。少平剩下的只有心痛,这不是世俗的距离而是生死的无可奈何。我为少平的人生而感叹!
还有孙兰香这个小姑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为家里干活,特别懂事。她又很聪明,学习好,一次次因为家庭困难想要辍学,但最终还是在两个哥哥的支持和帮助下,以及自己努力打工挣钱,考上了大学。她在这套书里虽然描述的不是很多,但也是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书中感人的地方很多,为当时那个社会的人物所感动,我经常读着读着就会潸然泪下。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看看《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常常拷问自己,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前进的方向在哪里,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路遥
假期里,伴随着路遥先生的脚步,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那里有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贫穷的村落,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农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穷的上不起学的孩子……
看了这本书,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从刚开始孙少平进入高中,吃饭时也只能吃最低的。馒头,也是黑非洲(黑馒头)。每天因害怕同学们看到,只能最后躲着自己去拿了吃。
吃的是最差的,穿的也是补了许多补丁的最简陋的衣服,他感到很自卑,是啊,在这样的差别下。怎么可能不自卑呢?可是,他知道,家里人为了让他来上学,也是很困难的,他知道,大哥在他这个年龄早就扛起了一家的重担。所以,他不能让他们失望,不能让他们担心。一说起孙少平,我总感觉有无数的想法。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他爱上了读书,还认识了同样喜欢读书的田晓霞。田晓霞是那样的或波开朗。
后来,高中毕业,孙少平不能再继续上学了。他回到了双水村教书。晓霞每周都会给他周报。我想,孙少平终于不用当农民了吧!可是,现实又是那样残酷。连这份好不容易得到的工作也失去了。
难道,真的只能回家种地当一辈子农民了吗?
孙少平不甘这样,我也为他不甘心,他就这样当农民,我告诉自己,他一定还有其他出路的吧!果然,孙少平不甘做一个农民,他想好了,他要去还原闯一闯,我以为到了黄原,他可能会过得好一点,可事实却不是这样。
他做着这个城市最苦,最累的活,他成了一名揽工汉。时刻担心会不会没有工作。为了不被辞退,即使再苦也得忍受。之后便弄得浑身是伤。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在眼眶打转,可能是因为孙少平苦难的生活,可能是因为这可悲又可恨的社会。犹记得那次,孙少平去带地委行署的子女搞夏令营,表现的很出色,润叶便想让他来这工作,但也无可奈何,“吃官饭的人,哪怕是发物也得用。
真正有用的人才又无法招来。”这就是可悲的现实吗?心里感到很压抑,难道孙少平真的就要一直这样吗?
后来晓霞毕业了,去当了记者,孙少平去了大牙湾当煤矿工。依旧很苦,但比起揽工来说已经好多了。在这里,只要他努力了,就会得到。努力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还有书一直和他作伴。田晓霞有时候也会去看他,他和田晓霞,一个是记者,一个却是煤矿工。好多人都说他们不可能,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呢?
……此处隐藏22949个字……怎样的一种认识啊,他接受过文化,但由于出身农家,没有幸运地进入大学,因此并没有充分的条件参与到目前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他顾不得感叹阔论或愤世嫉俗地忧患人类的命运,他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啊,同时在艰难的日子里不愿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尽管生活逼迫他走了这样一条艰苦的道路,但这却是很不平凡的,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对生活新鲜的看法和理解。也正因如此,他收获了田晓霞的钦佩和烂漫爱情。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
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在刚来到煤矿时那些县社领导的子弟们个个极力炫耀自己的家当,而孙少平却只有一个破黄提包,可半年后,为了解决最起码的吃饭问题,他们以很便宜的价钱向孙少平出售了当初他们所炫耀的东西。
此时,他们放下了父母的官职所赋予他们优越架势,甚至带着一种惶愧的自卑,把孙少平看成了本宿舍的“权威”。真的叫人难以置信,半年前初到煤矿,他和那些人的差别是那么大。如今,生活毫不客气地置换了他们的位置。是的,这一切正是孙少平用劳动“掠夺”过来的,被征服者丧失的不仅是财产,而且还有精神的被占领。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的人。可他又不是平凡的,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呢。
读《平凡的世界》,让我读出生活的千姿百态,万般滋味。但最重要一点,读《平凡的世界》让我懂得珍惜:每当我骑车去学校的路上,呼吸着带着海水腥味的空气,眺望着远方的天空,海似乎有了生命,天上飞鸟似乎能够与我交流。什么是幸福,我想这就是一种吧——平凡充实的幸福。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也许人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首次知道《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还是在我初一时,当时刚进入工作的表哥来我家暂住,也顺便带来了路遥的这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当时正值喜好言情小说阶段的我,原本对这一类小说并无翻看的欲望,但“平凡的世界”这朴实无华的五个字却勾起我的强大好奇心,其实当时我从这部书中读到了什么我早已记不大清楚了,脑海中只是仅存的几位模糊的人物背影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奋斗着、劳作着,小说中那段挫折、那些愉悦、那点艰难、那许激情只是在尚且年少的我心中划过一丝浮影便化作云烟逝去。第二次遇到《平凡的世界》是在我初三寒假,由毛卫宁导演,王雷、佟丽娅、袁弘、李小萌等主演的电视剧走入人们的生活,受到众多中年人士的喜爱。在父母的影响下,当时我也粗略的了解了这部剧,面朝黄土背朝天却依旧激情飞扬的孙少安、学习勤苦敢于拼搏的孙少平,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生的悲欢离合让这部剧赚够了观众的眼泪。我虽然被那个时代热火朝天、淳朴憨厚感染;被王雷、佟丽娅真正浸入感情的演技惊艳,但终究还是差一些父辈们的感同身受。第三次接触《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三下学期,当时为了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小姨放了《平凡的世界》广播剧给我们听,但也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这几次接触《平凡的世界》都是在初中时期,每一次都是浅尝辄止,只是大概的了解了这篇小说的内容,如果有人来问我《平凡的世界》讲了些什么,我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只知道大概是两个兄弟一个面朝黄土为了自己的致富路拼搏,一个遨游书海为了内心深处的梦想痛苦挣扎。所以前不久我再次去细细品味了这部小说。
这部小说是围绕孙家两兄弟——孙少安和孙少平展开的,书中描绘的是我不熟悉的年代,两兄弟不断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老一辈辛勤耕种却无力改变窘迫的生活。哥哥孙少安敢于冒险又重情重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的他不屈服于命运,他坚信他能够靠着自己的双手带领全家改变命运,不顾家人的反对带领着全村人开起了砖窑,他相信“人,不能穷一辈子”,不论前路多么坎坷、会遭遇多少风雨,他都会带着他的那股拼劲走下去。弟弟孙少平仿佛是一个生错了年代的热血青年,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的贫困依然不减他对知识的渴望,他与兄长一样也有着改变命运和向往都市的梦想,但他是幸运的,因为有兄长在家中的打拼他才能够毅然地走在求知的道路上。可他也是不幸的,命运安排天之娇女田晓霞来抚平他内心的自卑与迷茫时,却又无情的带走了他此生的挚爱。
孙少安与孙少平他们是一种人,却也是两类人,他们都有着对生活的向往,但怀揣着这份梦想,哥哥孙少安脚踏实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用手中的锄头和命运抗争,弟弟孙少平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执着行走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所以相同出生、相似境遇的他们在不同的选择下走上了不同的人生。
看着两兄弟的书中世界,我不禁又会联想到我们每天生活着、演绎着的现实世界。我也出生在祖国的黄土高原上,我也去过乡下田埂、看过农民们的耕耘,我也感受过太阳的曝晒,我很难想象,在书中那个年代没有先进农具的辅助,他们是如何在烈日下劳作,是如何在砖窑之中炙烤。我的父母亲如今都已经五十多岁,我在他们口中也听到过儿时他们生活的艰辛:上学期间要帮着做家中农活,白面馍馍对他们那个时候都是山珍,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得到一分钱的奖励后去买糖吃。自我记事起,母亲就有着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粗糙皱裂,母亲某次回忆时提起,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那个时候还没有暖气,柴火是一个家中最宝贵的取暖设备,为了保证家中供火充足,她习惯不断地去收集木柴,每每看到质量好的木柴,自己也没有随身携带竹筐就随手抱在手上,而老茧久而久之就这样布满了整双手。在这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嘴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条件较之孙少安孙少平已是天壤之别,我们不用再担心自己的温饱问题,生在农村的孩子也不需要帮着家中做农活,优越的生活条件早就足以支撑我们的求学之路,但是当今中国仍然有很多人辍学回家,整日游手好闲,高校因各种原因而跳楼事件层出不穷,有人是因为学业压力、有人是出于感情受伤。但在小说中的那个年代,那样的艰苦环境他们仍然笑面生活,从不曾放弃对梦想的追逐、从不会错失生活中的美好。
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能有一颗平凡的心。平凡与平庸虽相似却又天壤之别,孙少安两兄弟他们精神可嘉,为了自己埋藏的梦想与目标不断的碰壁却也从未放弃。人的一生,不在于结局有多精彩而在于过程是否充实,我们的人生也应该像孙少安那样,面对人生的不公,不气馁、不抱怨,学会适应、学会改变;像孙少平那样那般,行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不畏缩、不迷失,自尊独立、执着坚韧。所谓成功,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把不公的事情用心做,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