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课件

时间:2024-07-12 19:05:08
音乐课教学课件

音乐课教学课件

音乐课教学课件1

一、案例背景:

这是一节校音乐公开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事物都出现了它的多面性。大家所听的音乐也不单一是中国的民族音乐了,各种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外国的流行音乐,比较时尚的说唱音乐,纯娱乐的通俗音等,都大量地出现在我们音乐生活中。如何引导学生接受和了解优秀音乐作品,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二、主题:

新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上,选取了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富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如:《回忆》、《白毛女》等。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剧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三、案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能力,并通过接触更多新鲜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掌握当今音乐流行趋势,使学生走进音乐,体味不同时期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 ,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策略】

1、通过听、辨、看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欣赏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2、 音乐剧《猫》DVD光碟、《如果·爱》VCD光碟、《音乐之声》DVD光碟、《白毛女》舞剧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式导入

师: 下面播放两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舞剧?歌剧?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

媒体播放《白毛女》片段 《如果·爱》片段

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

师: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这音乐剧的圣堂......

(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

二、 音乐剧的基本知识

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1. 什么是音乐剧?

2. 音乐剧起源的时间和国家?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猫》等图片。)

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问题1: 融合了各个艺术门类的特点,将音乐、舞蹈、话剧道白的特殊魅力紧密结合起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感情,从而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问题2:音乐剧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欧美大陆,其中,音乐源于地道的美国黑人的爵士音乐,舞蹈综合了爵士舞和踢踏舞。1927年,隆·科恩的《水上舞台》掀开了音乐剧时代到来,其中的插曲《老人河》在当时家喻户晓,流传全球。

课件展示:音乐剧四大名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及其他们的海报和剧照。

(学生通过观看音乐剧大部分能说出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 欣赏音乐剧《猫》

1. 作者简介: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和钢琴教师之家, 就读于马格德林学院。韦伯经典音乐剧:《猫》、《艾薇塔》、《歌剧魅影》、 《巨星耶稣基督》

师:《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为何音乐剧《猫》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走进百老汇,领略猫的魅力。

2. 剧情介绍(戏剧元素)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好的剧情能够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像。通过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故事是来源于生活,《猫》的世界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猫》的社会就是一个现代寓言。)

3. 音乐《猫》中的舞蹈元素

播放《猫》中的舞蹈视频。

(学生讨论舞蹈在音乐剧中的作用)

《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为了传达剧情,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

场景一:“介绍保姆猫”褓姆猫是猫中的保姆,她一般白天显得很懒散,整天睡,但一到晚上,她便非常繁忙,因为她要训练老鼠织毛衣,还要为蟑螂失业的问题而担忧,这不她带着她的一支蟑螂童子军来了……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场景二:杰利克舞会,场面宏大、激情澎湃,摇滚猫带领猫儿们所跳的现代舞,动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个性。

(通过《猫》视频展示,同学们对音乐剧中舞蹈的表现有更直观的感受。与此同时对舞蹈表现的人物进行介绍,舞蹈使人物具有可视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4.音乐剧《猫》中的音乐 ……此处隐藏2729个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 x ”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恰当的动作,用体态语言或律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学生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学生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 x”这个节奏型。

四、教材工具

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课件、电子琴(钢琴)、教案

五、教学过程

(一)听声、看大海沙画表演,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一段大海沙画表演的视频,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声音。)

教师问学生: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

2、教师播放介绍大海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神奇。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大海》。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大海》(学生跟着老师做简单动作,体验三拍子律动。)

2.欣赏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 (教师出示四三拍节奏规律图谱并要求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 弱)

3.出示歌谱,复听歌曲,再次感受四三拍强弱规律。(使学生对歌曲旋律、对四三拍节拍加深印象)

4.出示“x. x”这个节奏型,让学生感知附点节奏,并掌握附点节奏。

5.出示歌谱,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几次附点节奏。

6.按节奏读歌词,学生试着读,读不准确的句子,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7.教师出示歌谱,一边弹琴一边范唱,学生跟老师小声哼唱。(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8.学唱歌曲

(1)学唱前半段歌曲,教师弹琴范唱歌曲,积极鼓励学生试唱,唱不准确的乐句教师及时给学生进行纠正、指导并示范演唱,让学生多演唱巩固几遍,能更好的掌握。(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好音乐节奏“x. x”并注意歌唱姿势)

(2)教师引导学生对前半段歌曲进行感情分析、处理,教师弹琴提示学生融入情感演唱前半段歌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音乐节奏和速度,注意歌唱姿势,用声音表现出大海的“美“感)

(3)学唱歌曲后半段,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用心聆听。(教师提示:注意歌曲中歌词的演唱速度与节奏)

(4)教师弹琴,鼓励学生自己演唱。教师听后指导纠正学生个别乐句和歌词节奏的演唱,尤其是高音部分和最后一句歌曲的节奏多重复练习几次,加以巩固。(教师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气息和声音的控制,切记扯着嗓子大喊)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歌曲,教师提示:注意听准音乐及歌曲的节奏。

(6)分析、处理歌曲后半部分,设问学生:波涛涌动的大海应该用什么的情感和声音去表现?大海摇篮应该用什么样声音哄着太阳和月亮睡觉呢?

教师弹琴,提示学生融入情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

(7)出示全部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声完整演唱全曲。(教师提示:注意歌唱情绪及节奏,听好音乐,注意歌唱姿势)

(8)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合音乐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肢体动作随着音乐即兴创编能表现出大海的律动动作进行表演。

9.分小组表演歌曲《大海》,教师做几个简单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动作为歌曲表演。

10.分组表演: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

(三)课堂拓展

(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的内容,想到的事物。然后出示“海洋污染“的几幅图片,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最后教师总结: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热爱我们的海洋,热爱我们的地球,一起努力争当一名保护地球文明的小金星。

音乐课教学课件5

教学内容:

1.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

2.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

3.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图片等。

教学目标:

1.欣赏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并联系上一节课京韵大鼓《贺新春》,初步理解四种曲艺种类的音乐风格。

2.复习、巩固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并背唱。学着用京韵大鼓演唱形式来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从感性上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并能听辨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苏州评弹。

2.难点:四种曲艺种类中,京韵大鼓与单弦牌子曲比较难以分辨,应从伴奏乐器、前奏间奏的旋律、唱腔结构和旋律音调特点等方面启发学生,使他们能从感性上对该两个曲种有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

2.逐首欣赏。分别简单介绍

(1) 各曲种流行地区、演唱形式、伴奏乐器。

(2) 各曲目内容、音乐特点。

扩充知识:弹词类:音乐曲调性很强,演唱风格细腻深刻,伴奏乐器以琵琶、三弦为主。(苏州弹词)

牌子曲类:其结构形式大多由曲头、曲尾、中间插入许多曲牌联缀而成。伴奏乐器,北方以手鼓、三弦为主,南方以琵琶、二胡为主。(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

3.综合比较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苏州评弹的音乐特点、方言种类、伴奏乐器,并回答课本第二十一页的问题。

苏州评弹是运用苏州方言为主的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曲种的合称,发源于江苏苏州地区,形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江、浙、沪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四百多年的流传、发展,苏州评弹形成了“说、噱、弹、唱、演”和“理、味、趣、细、奇”为主要特点的表演体系,产生了几十种风格各异的流派唱腔。它不仅成为汉语吴方言区的文化象征,也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成为中国民间曲艺的杰出代表。苏州评弹赴台湾演出,被听众评论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4.复习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背唱。

5.学着用京韵大鼓的演唱形式(边击鼓边歌唱)来演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6.如果有时间,将四首欣赏曲目各曲中的一部分再听 一遍,让学生来听辨曲种

7.课堂小结:

本节课初步从感性上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并能听辨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苏州评弹。

《音乐课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