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鸡》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母鸡》教案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2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有这样的变化。
3.通过体会母鸡的特点,感受作家老舍先生用词的严谨,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
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3.了解老舍,交流课下查找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2.出示词语,采用不同方式读。
3.重点指导“疙瘩、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4.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5.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知晓内容,读懂作者。
1.读书交流会:
请你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2.画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根据态度变化,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你知道怎么分吗?
四.当堂达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也了解到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思考老舍先生对母鸡的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研读文章,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我”一开始“讨厌母鸡”,后来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原因一:无病呻吟(理解句子.修辞等)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3.原因二:欺软怕硬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母鸡对公鸡和鸭子的态度让你想到了哪个词语?
4.原因三:拼命炫耀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5.一起来总结:“我”之前“一向讨厌母鸡”的原因。13课《猫》也运用了这种写法!
四、感受变化,体会特点。
1.你能找到体现“我”之后对待母鸡态度变化的句子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一开始讨厌母鸡是因为它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又拼命炫耀,后来发现母鸡有了鸡雏后,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成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所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母鸡有什么样的特点,找一找。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3.指导朗读: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注意语句停顿。
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华。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熟读名人名言
2.作业:《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
母鸡
《母鸡》教案2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学会掌控自己的声音。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3、能够积极愉快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棒棒鸡、害羞鸡、双胞胎鸡)。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师:今天鸡妈妈的蛋宝宝就要孵出小鸡了,我们去看看吧?(教师《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二、基础部分:
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请幼儿观察鸡蛋)
1、棒棒鸡——感受2/4拍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教师为幼儿出示第一只小鸡——棒棒鸡师:这是一只什么鸡?谁来说说他长得什么样?(强壮、自信)请幼儿自己想一个很强壮的动作来表现。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就像小蝌蚪一样轻轻地慢慢地。)
(2)师:害羞鸡在唱歌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3)学习害羞鸡唱歌。要求幼儿要表现出害羞的样子。
3、出示双胞胎小鸡
(1)师:咚咚咚,哇!这是一对双胞胎小鸡。请幼儿看看谁是大双谁是小双?想一想那一只鸡宝宝的声音会大一点。听听他们是怎样唱歌的?
(2)师范唱双胞胎小鸡的叫声。幼 ……此处隐藏15098个字……/p>
注重预习,质疑问难
所谓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预先学习,预习分近期预习和远期预习,远期预习是指提前一个月,几个月的预习。比如假期中自学整册语文课本;近期预习指课前预习和章节前的一两个星期的预习。
预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以利改正,同时有利于认真听课。语文课文的预习可分如下步骤进行,可称作“四遍八步读书法”。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①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②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一千五百字的速度。第二遍,速读。完成三、四步任务③复述内容④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一千字。第三遍、细读。完成五、六步任务:⑤理解字词句;不理解的查查工具书。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⑦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读相同,每分钟二百字。第四遍,精读,完成八步任务⑧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根据需要确定读的速度,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这种预习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灵活掌握,对有的文章可省去某一步或某几步。预习时要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标出重点、难点、疑问点。
预习的关键是思考,思考文章背后的东西,不要只留于表面,留于浅层次的理解。如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内容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讨论,也可向老师请教,千万不要担心问题的质量,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母鸡》教案14分析:
1、音乐情感:这首音乐描写了母鸡孵蛋的温馨场景。
2、音乐知识点:歌曲分为四段,每一段都含有不同的数量,其中有上行下行的旋律。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运用肢体、道具、乐器感应歌曲中的数目,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进行唱名的识谱与排谱,感知旋律的上行、下行。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砂锤、母鸡手偶、玩具蛋、废旧纸箱做的鸡窝、圆舞板、五线谱卡、大五线谱垫、小鸡图做的音符号、
活动队形
半圆形和自由站队
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应歌曲中的数目。
教学难点:进行唱名的识谱与排谱,感知旋律的上行、下行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小鸡走进场。听到大风的声音做躲起来的动作。
二、 动作及叫声的模仿活动
1、(音效:风声从大到小)故事引导:可怕的台风总算走了,母鸡家庭终于可以出来唱唱歌了。
2、幼儿创意动作和模仿叫声:鸡的一家怎么叫?
1)公鸡怎么叫?(公鸡:鸡冠/双手放头顶“喔喔喔”)
2)母鸡和公鸡叫声一样吗?(母鸡:翅膀/手肘弯起来“咕咕咕”)
3)谁来学小鸡叫?(小鸡:啄米/双手食指放嘴前“叽叽叽”)
三、学唱歌曲
1、(出示故事图卡)故事引导:宝宝听见台风走了,急急忙忙走去他家的鸡窝里去看他养的小母鸡,哈!小母鸡还在孵着蛋呢!宝宝与强强表哥一起唱起了歌替小母鸡加油。我们一起听听宝宝和强强哥哥是怎样唱歌给小母鸡加油的。
2、幼儿完整欣赏并学唱歌曲,初步感应歌曲中的数目。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3、幼儿再次完整欣赏并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应歌曲中的数目。
师:这次你们知道母鸡敷了几个蛋?
4、老师:拿母鸡受偶左右摇摆代表孵蛋,并出示鸡蛋来带领幼儿数出或者拍出歌曲中的数目。
5、大纸箱孵蛋游戏:幼儿当小母鸡躲在大纸箱里面唱歌,数数时,站起来拍手表示数目。(这里强调游戏的规则,幼儿在纸箱里必须是蹲着的,不能躺和坐)
4、配乐器敲奏
师:我们一起帮母鸡数一数。
1)第一遍唱歌坐着摇摆砂蛋,再敲奏出数目。
2)第二遍唱歌学母鸡走路,再敲奏出数目。
《母鸡》教案15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2.认识生字,了解母鸡的形象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2.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打开课本,看一看吧!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词,边画边读两遍。
3.思考。
(1)作者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讨厌 尊敬)
三 细读课文,深入感知
1.默读课文,出示投影。
(1)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2)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一只孵出小雏鸡的母鸡?表现了母鸡的什么品质?
2.小组交流讨论。
第(1)题: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第(2)题:①精心保护鸡雏,很有责任感;②想方设法为鸡雏找食,表现出母亲慈爱的本性;③教小鸡生活的本领,很负责,很辛苦;④夜间啼叫保护小鸡,很勇敢。
3.集体汇报。
4.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作者改变了他一向讨厌母鸡的心思,因为他看到了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现在作者是什么心思?读第9自然段。(认为母鸡伟大,是英雄。)
2.作者仅仅在写母鸡吗?(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无私。)
3.看看作者写猫和写母鸡在写作手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1)结构清晰。《猫》写猫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母鸡》明显分为母鸡孵出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
(2)叙述动物的特点,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动物特点。对点滴小事进行具体的描写说明,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情感表达。《猫》始终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则有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对母爱的赞颂。
(5)语言运用。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有浓郁的“京味”.
课后习题
1.用“天?地?”的形式写四字成语。
(1)形容大风时天地间暗淡无光。(天昏地暗)
(2)形容声音大。(天崩地裂)
(3)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天寒地冻)
(4)形容时间长,永久不变。(天长地久)
(5)形容包围严密,四面八方都布下了罗网。(天罗地网)
2.后来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